中国·美高梅集团(4688am-VVIP认证)·Website homepage

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科普日谈 | 外泌体疗法—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1-04-27    浏览量:0

       “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常说的“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它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上造成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尚无有效手段。

外泌体

       外泌体是细胞通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产生并主动向胞外分泌的直径约为30~150 nm的囊泡样小体。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如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外泌体中包含多种蛋白质、脂类和遗传物质,是细胞间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神经再生、血管新生免疫应答、以及RNA和蛋白质转运等方面具有生物学功能。

外泌体

       近年来干细胞领域大火,很多学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疗法,也有一些研究切实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但间充质干细胞潜在的致瘤、栓塞风险以及低存活率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即使非常具潜力的神经干细胞也因其来源问题以及使用时安全性问题而受限。

       相对于细胞疗法而言,外泌体身材娇小,具有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免疫原性更低,用于临床治疗更具安全性,因此外泌体逐渐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并且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能。

        01、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很多研究表明,MSCs源性外泌体相比细胞本身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MSCs源性外泌体可以通过分泌活性因子来介导脑修复的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塑。Doeppner[1]等研究人员对 MSCs 源性外泌体和MSCs 对暂时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神经恢复和脑重构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SCs源性外泌体和MSCs对于治疗脑缺血治疗疗效相差无几。

        02、工程化外泌体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相对于将外泌体直接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而言,对外泌体进行工程化,将外泌体作为载体,使其携带一些与缺血性脑损伤修复相关的miRNA、环状RNA(circRNA)等小分子,穿越血脑屏障,靶向定位到脑组织,再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则可能取得更佳效果。2020年8月份来自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建红研究员合作在国际顶尖心血管领域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文章,表明工程化的外泌体可以靶向递送环状(circRNA)从而促进鼠/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功能恢复[2]。

外泌体

        03、目前外泌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面临的问题

        外泌体作为介导缺血性脑卒中后大脑功能恢复的重要细胞间参与者,以其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独有优势,在药物载体、神经血管重塑以及治疗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能,但若将其应用于临床,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目前外泌体的提取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产量都不甚理想,如何使外泌体制备规模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外,外泌体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相关作用机制,涉及的信号通路等尚未完全阐明,故此外泌体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的研究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Doeppner TR, Herz J, Görgens A, et 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mprove post- stroke neuroregeneration and prevent postischemic immunosuppression [J].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5, 4(10): 1131-1143.

[2] Yang L, Han B, Zhang Z, Wang S, Bai Y, Zhang Y, Tang Y, Du L, Xu L, Wu F, Zuo L, Chen X, Lin Y, Liu K, Ye Q, Chen B, Li B, Tang T, Wang Y, Shen L, Wang G, Ju M, Yuan M, Jiang W, Zhang JH, Hu G, Wang J, Yao H. 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Delivery of Circular RNA SCMH1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in Rodent and Nonhuman Primate Ischemic Stroke Models. Circulation. 2020 Aug 11;142(6):556-574.


XML 地图